S127_Selina_X

可能是一种奇形怪状难以描述不善应付人类的蘑菇,弱点是没音乐会死

一些古怪而令人忧心的问题(算是混GS坑的想法)

虽然我的一切行为宗旨为“懒”(为什么别人不信),但不妨我发下感叹不是吗?本人贫瘠的大脑以及过于微薄的阅历和学识已经控制不住自己那学习能力弱到去世的嘴了(好绕...),啊,当然,不是说我对GGSS有什么看法,我只是发现混圈跳坑的一些很有趣的问题,也可能是我个人比较怪异?不知道有没有和我一样的人

以下叙述,逻辑或欠佳,恳请原谅,如有观点雷同,则恳请勿喷。本人未深学过议论文,只得采用叙议拼凑,尽力提高可读性。仅仅是一个刚刚中考完的孩子的碎碎念……抱歉我憋太久了必须说……

1.文化引导“过度”

个人而言,我只细看过德哈和戈萨两个tag的文,先前再看德哈的时候,发现里面对现代社会现象有较深刻(或者你以为犀利?)描绘的文较多,不过夸张滑稽过于常见(?)。看戈萨文就不一样了,有时候真的觉得那些地理历史和欧洲古典文学优秀的太太很厉害,似乎中世纪背景写出来总是那么合乎逻辑。

我再回到自己身上。一开始我以为自己很随波逐流,因为我在一直到初二上半学年都有个毛病——模仿,或许是年龄原因,我会有意无意模仿同桌的小动作、口头禅、眼神、语气,甚至声音、性格、爱好和思考习惯,我现在克制住了以后都觉得自己那时像个学舌的幼儿。但想了想又发现不对,因为我根据别人的反应,发现自己在朋友以外的人眼里的形象居然是高傲+高冷,在朋友眼里就是个有点神经兮兮又在某些情况下过于矜持的家伙。可能根源在于我的固执和心理阴影,比如小学的时候第一次说脏话被父母和颜悦色地教训了几句,脸皮实在太薄就从此打死都不能说了(敢说,但不能说),即便我失望地发现自己周围的人很爱说,包括闺蜜也偶尔会说。总之有些东西我是固执的要死,仅限于生活习惯上。

但不能忽略的是,生活习惯与个人观念是分不开的,尤其是道德观念和审美观念。

不过麻烦就在于审美偏好,这是社交网站人以群分的重要因素。

我本来就喜欢关于欧洲中古时期的东西,就连学搭配和礼仪以及练字的时候都忍不住去模仿(又来了)欧洲旧贵族风格(所以任性不写衡水体)。然后由于从小是个哈迷的原因某天摸进了GGSS圈高兴得一发不可收拾,于是连打算放到老(被名著阅读逼到呕吐的我)再看的《亚瑟王传奇》和《失乐园》都拿出来研究了。所以说我本已不爱书,网络让我爱上书(?!),那些说网络残害青少年的是假命题,或者在我这里不成立?所以我不后悔我混的每一个圈。由于会对圈内所含的科学背景感兴趣,在不同的圈里我学到的就很多,或许归功于我那强大的模仿能力吧,感觉好像在GGSS圈对欧洲古典文学和语言发展方面又了解了很多。其实本质上,就是爱好决定去向,去向升华爱好。

总之,每一个圈的设计范围决定了参与人群的一些共同特点,就决定了“圈文化”,“圈文化”又会吸引适应这种文化的人群。我不必刻意摒弃糟粕,仅需吸收,因我的基本观念决定了我自然的取其精华。(所以我到底是拉文克劳还是斯莱特林?)

2.未成年人不抵制黄色文图心理会受影响吗?

本人就是未成年,所以应该有话语权吧,介于这件事还未见未成年人中有什么具说服力的声音。对以上问题,答案是:不一定。

这或许是一个听上去比较敷衍的答案,但从理性角度分析,的确是最佳答案了,因为未成年人也要分生理年龄、心理年龄(两个成比例就是他们所谓智商)、总体教育程度、性教育程度、学习模仿能力(跟智商没有决定性联系,因为模仿也有方面性)、审美观、基本道德观、家庭状况的。显而易见,心理方面因素影响最大。

唉,为了想通这个问题我还专门去看那种文(写到这突然发现自己原来是拉文克劳),呃……在自己身上实验过了几次,白天晚上都试了(晚上实验效果好,和吃东西的道理一样),好像除了对过于敏感的人多了那么点儿理解和同情就没什么了,难道是我从小性教育好的缘故,所以太理性了?好吧我坦白,我没这么迟钝,实际上我五六岁就清楚地知道性//欲什么感觉,实验只是确定了这个事实,跟教育没半毛钱关系,而根据日本的一项研究,三岁的人体就会有这种现象。可见了解这些是越早越好的。不过为什么现在那些同学一遇到关于性的事情就那么兴奋?很好,中国儿童普遍受性教育程度太低,找到一个适合跳的坑。然后......别问我三分钟热度怎么来的,你看看我怎么从电子歌姬的世界突然跳出来找弗洛伊德就知道了……那么思考方向就应为:人性之欲望—心理—精神—神经—外在影响。

(弗洛伊德啊,您伟大的精神分析赐予我不是六个核桃,而是六个哈欠!……总之我《精神分析理论》和《梦的解析》都只看了一半,唉!你们说我要不要把它们看完?其实后者还挺好玩的,好多故事。)抱歉跑题了。

有人说人是欲望的动物,这没错,人性中缺少了欲望就如同一件缺少修饰的艺术品,即便那被判为七宗罪。

其实要人性,根本不是去找描绘人性的书,那只是让你长长见识,遇到那些破事忍一忍,真正能让你从科学角度而不是感性这种摸不确定的东西去理解人性的,应该是心理学、神经学和精神病学。

中国社会对于心理学的重视度还是偏低,你知道那种,被硬拉去跟一群年轻的成年人一起参加一个小图书馆办的什么“‘社会心理学’讨论会”,然后发现他们都远没有自己一个学识鄙陋的初中生对这方面的了解多,还在那里装样子,结果不一会儿就聊起了八卦,什么谁又找了个渣男当男友又分了啊blablabla的那种无力感吗?

以及,我不明白为什么初中的心理素质教育课那么形式主义做什么,完全无法解决问题的同时倒灌鸡汤。难道没人知道鸡汤导致的后果吗?

根据我在自己班级做的调查与统计(很巧我同桌就是重度抑郁症患者之一),只有心理素质很好、性格阳光的人在失意时鸡汤才会起到一点作用;但对于大多数人,鸡汤中的论调通常是一纸空谈;而真正被认为需要鸡汤的人,即心理扭曲,有抑郁、狂躁、焦虑等病症的人,鸡汤反而会害了他们,尤其是毒鸡汤,甚至可能导致“鸡汤杀人”,有那么多因为朋友好心发了鸡汤结果害得焦虑症恶化的例子,难道那些人还不清醒吗?然而现在抑郁症从儿童至中老年人激增的情况下,竟然还有人天真地认为心理学是鸡汤,殊不知,一些学校教育水平下降(尤其是中学)的重要因素之一也和这一点紧密联系。

为什么讲鸡汤,是因为实际上,从心理学我们可以引申至精神病学——这种神奇的、研究严重心理疾病的学问。哈哈,准确来说是《精神病学》,一本医学院的教科书,书店很多。其实就算你没有精神病,也能从中了解自己。“世界上所有人都是精神病。”这句话从科学角度看的确很有道理。因为精神病人(普遍标准意义上的)的行为和思维其实可以看作是正常人一些古怪行为和思维的更夸张、持久的表现。当然,精神神经分不开,下面粗略分析一个有趣的病例,就能解决少年们“话题敏感”的问题了。

一位精神分裂症患者说,这个世界全是“性”,简直疯了!医生询问原因,他回答,我每天走的那里,都听见人们无时无刻不谈“性”,就连广告和学生的课本上都到处是这个字眼。

可以把这个患者当成“谈到这个字眼就很兴奋”的青少年的行为缩影。我们当然知道世界上不可能有那么多“性”,但为什么一到这个年龄就变得到处都是了呢?如果你发现了这一点,就该翻翻神经学的东西了。《神经的逻辑》中就出示了这一例子,而表象下的本质是一个更好玩的现象——阈下信息反应。可以将其简化看作受暗示反应。这里的“暗示”就是阈下信息,它可以来自外界,也可以来自自身,“受暗示”的过程是无意识的,所以不易察觉。外界影响就比如明明百事可乐更好喝,却偏偏无法超过可口可乐的销量;电影院门口放一个似乎不在工作的投影仪而实际上正规律地快速闪烁“喝可乐,吃爆米花”,当天的零食销量就能爆增。而来自自身的影响,如以上患者,实际上是他自己的大脑对于“性”过于兴奋,从而不断暗示自己,所听到的不清晰的声音与晃眼一过的文字暗含了这个字眼。许多青少年爱谈论这样的话题的原因也是如此,只是我永远无法向那些满口污秽的同学(万恶的家教失衡)讲清道理,就永远无法阻止这样的风气蔓延。

我想正是这种由个别人带动的风气,与青春期荷尔蒙分泌失衡状态相应,才使人们有了“黄色信息一定会对青少年造成负面影响”的成见。其实,这样的信息根本就是无法抵制的,除非你让一个孩子从小绝育再丢到一个与世隔绝的房间里。

那么未成年人看这样的信息就有好处吗?理性看待,是有的,但要看是什么样的未成年人,按照本子目开头提到的评判标准综合考虑才行。向我这样的人,就是利弊平衡的。弊,当然是有时候关于这一方面的阈下知觉比原来强烈;利,则是心理而非生理的成熟度有所提高。我从不拿繁衍之事当做笑谈(因为这是我所认为的四大神圣之事物之一,当然不可亵渎),但我却从中学会了接受他人拿此事说笑的事实。我本来是个偏执、小气的人,认为自己不理解的便不可接受,但是我发现这一点令我痛苦、思维狭隘。于是很神奇的,“记住该记住的,忘记该忘记的;改变能改变的,接受不能改变的”这句话,是我看了黄文并做了相关研究才真正理解的。因此算是利大于弊了吗?

但此情况只针对个人,如果你也是未成年人,但无法保证自己理性看待问题,这可能不是个好主意。

3.受虐倾向的人会喜欢施虐吗?

换个轻松的话题。

我听说所谓“攻受”实际上来源于“施虐倾向和受虐倾向”?那这么说的话……女性大多是有受虐倾向的人?做梦吧……

我看《梦的解析》最大发现就是施虐欲来自性//欲(?),当然,这一观点在《犯罪心理学》中也有体现。儿时折磨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就应证了这一点,以及,或许很多人都有的,就是遇到自己喜欢的虚构人物,会特别爱挖脑洞来在幻想中折磨他们,而且还得是生不如死,又死不了的那种。比如我小学三年级午休的时候总会在脑海里回放一些HP里的片段,因为我那时候很乐意看哈利每次都差点死掉的时候。就连现在,为什么我喜欢GGSS,就是因为喜欢看那种两个人都很痛苦但又没办法的剧情啊(四巨头的背景一直很复杂是变得好玩的开端呃)。

这么一来,是人就有性//欲,那么人人都是施虐倾向?那受虐倾向是怎么来的?其实受虐倾向的前身就是施虐倾向,只是他们施虐的对象是自己罢了。这样的人很难,因为自己虐自己不容易,除非自残,他们就只好引诱别人虐自己了,唉!但还有一部分人是两者兼具的,其中女性居多。

我自认为我是受虐倾向者,但是我无法解释为什么我那么爱折腾萨拉查,看来脑补功能太强大了有点危险……估计是我把自己融进了我认为的萨拉查的性格,然后戈德里克就融合了我的假想情人+假想敌?哦,这样会细思极恐的……打住了。

所以说子目的问题根本不用管,因为受虐倾向者即施虐倾向者。




啊拉斯!古怪而又忧心的问题们又解决了!

原谅我脑中所存实在简陋,本文不值得转发。


评论(3)

热度(6)